2009/03/31

漢陽 天水關

好不容易找到的演員表:
姜維:林增華(小天)
劉禪(前)/將軍(後):張孟逸
趙子龍:王春美
諸葛亮:李阿質
馬尊:李美娘
韓德:
關興:(阿僅ㄚ)
馬岱:江金鴦
張苞:(阿槌ㄚ)
(龍虎二將之ㄧ):(阿芬)
(資料來源:★ 阿旺、張孟逸、陳予我們這一家☆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再怎麼說,這可是本倫第二次來看北管戲(齁齁齁!驕傲吧!那是當然囉,因為比起今日的戲友蒂娜小姐,至少還比她多一次的柳!呵呵呵!!<=整個小人得志貌!!),加上雖然有、但為數實在不多的日戲欣賞經驗裡,又有幸地遇到幾次的北管,因此,心想,應該對這劇種不至於太過陌生才是,沒想到!小女子又錯了!!全劇沒一位旦角也就算了(連老旦都沒~~~),曲調也超陌生的!(但北管特有的大鑼聲還是低沉回盪全場,我愛!!)這是怎麼一回事!嘀咕了一陣子,還是好好欣賞藝師道地的演出先,
對這種一舉手一投足有著考究規範的演出形式,始終有著莫名的好感,藉由熟戀的做出這些約定的動作,讓演員與觀眾都能完全的了解,那是種似抽離、但又投入的氣氛~~~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認識「北管」
1. 北管分為兩大系統,一為福路(俗稱古路),一為西皮(新路)。西皮又包括西皮與二黃兩部份,與平劇很雷同,有人又稱為外江的,在戲曲上有西皮、二黃、二黃平、二黃垛子、倒板等;另有許多西皮或二黃的反調,與高撥子皆被稱為陰調,用於逃離、趕路、夢境及一些較淒涼的場面(今年的就是屬於西皮,不熟,全新的接觸!唯一的認知:「西皮陰調」^^)。福路戲曲以秦腔系統為主,則是彩板(倒板)、流水、平板、緊中慢、慢中緊、十二股、四空門等(去年聽到的是這種啦,歌仔戲比較常用的曲調似乎也多出於此路的樣子~~~)。
2.曲牌演奏以嗩吶為主,其餘樂器有單皮鼓、通鼓、鐃鈸、大鑼、小鑼。若用於戲曲演唱則加上椰胡或京胡、三絃、月琴、笛等。福路與西皮樂器的主要差異,在於福路專用椰胡,俗稱提絃或殼仔絃,所定的弦是合尺調;西皮則專用京胡,俗稱吊規子,所定的絃西皮用士(四)工調,二黃用合尺調,與平劇相同。
3. 北管戲的戲碼舊稱福路有二十四大本,西皮有三十六大本,惟所指不詳,不過目前知道的北管劇目約在二百齣左右,常演出的在福路方面,有黑四門、王英下山、探五陽、五龍會、倒銅旗、九江口、紫臺山、羅通掃北、趙匡胤出京、藥茶計、斬經堂(有有有,2008年看的就是它)、紫花宮等;在西皮方面,有空城計、借東風、黃鶴樓、晉陽宮、打金技、回龍閣、白虎堂、渭水河、蘆花河、臨潼關、長板坡、斬黃袍、天水關(人家可是代表戲溜,在今年有幸恭逢其盛囉!!)等。
4. 北管戲的腳色,有所謂上六大柱、下六大柱之稱,上六大柱包括老生、大花、正旦、三花(丑)、小生、小旦;下六大柱則為公末、老旦、二花、付生、花旦、付丑。其中旦、小生皆用假嗓演唱(哦~~難怪小生皇帝的唱腔跟日戲小旦的唱法這麼一樣呀!!!受教了!!)。北管的唱詞和道口除了丑角因以逗笑為主,使用方言表演外,其餘角色多用一種似屬於帶有閩南腔的湖廣話,民間稱之為「官話」外,在口白的語調上十分急促(難怪~~~,一場欣賞下來,完完全全了解字幕的重要性!!)。近三十餘年來,一般職業北管戲班除了唱詞及吟唸時仍用「官話」外,在對白上早已普遍使用本地語言,惟業餘的子弟團表演至今在唱唸方面仍沿用「官話」。

以上資料來源:
1.音樂向上
2.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

沒有留言: